热搜关键词: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培训
AI+HR
AI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新引擎?还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终结者?
2025年8月底,微软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的Lily正盼望着本财年的加薪信息,没想到却等来一份无情的“裁员通知”。这位在微软工作9年的资深HR,本以为凭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、又是微软今年两次大裁员工作的操刀者之一可以安稳无忧,却没想到自己也成为被裁对象。
当她很沮丧地询问分管VP被裁的原因时,VP告诉她:你做的很多工作现在AI都可以完成。
很多HR从业者现在都面临两难困境:公司明确要求每个人都要用AI来提升效率,但当利用AI将工作效率真的明显提高时,你很可能就会成为被AI替代的牺牲品。
AI正在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重塑各行各业,人力资源从业者与绝大多数人一样,正在经历“焦虑性兴奋”(Anxious Arousal):一方面兴奋于AI带来的工作方式与效率的巨大跃升,另一方面又为AI带来的不确定职业冲击越来越焦虑。
这种混杂的认知与情感冲突,迫使我们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:HR人员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AI的影响?
“在应对时代巨变时,个体的创造性回应可能成为历史转折的关键”(阿诺德·汤因比)。毫无疑问,相比于焦虑观望、无所作为,更好的办法,是在把握总体发展方向的大趋势下,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。
著名投资家瑞·达利欧(Ray Dalio)提出:“以不变的原则应对永恒的变化”,那么,在AI扑面而来时,我们很有必要弄清人力资源工作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以此来设计成功的应对策略。
我认为, 在AI时代,人力资源工作有“四变”、“四不变”。
01
人力资源工作“四变”之:
工作范式发生变化
AI给人力资源工作导致的工作范式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一是工作流程与决策模式的变化。
原来人力资源工作都有稳定的流程甚至工作标准(SOP),一项任务的执行都遵循PDCA的过程。在工作方法上,一般都参照以往确定的方法和经验、按部就班来操作。对于工作结果与质量的把控,大家都习惯性认为师傅和领导是“标准”,拥有“天然”的评判和决定权。
但AI的出现,使得很多过去“成熟”“可靠”的工作模式和经验面临颠覆式挑战,一个岗位的新人,在工作流程与方法上都可以借助AI实现快捷的创新,而且完全可以借助AI在工作效率和结果上实现对老员工和领导“经验”的超越。
以往必须经过一个PDCA的完整轮次才能做工作优化,然而现在可以通过AI的模拟、推演实现高效、几乎无成本的持续优化;
在决策方面,AI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力资源工作过去定性化、经验化为主的决策模式,而是更多依据数据信息作出决策。在美国,谷歌首开先河在人力资源管理全链条都基于AI支持进行数字化决策,IBM也紧随其后;
而国内,腾讯与字节跳动也在全方位地向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、决策迈进,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正在AI支持下加速转身数字化。
二是对工作结果要求的变化。
过去我们做人力资源工作都希望一次性尽量做到完美、相信“慢工出细活”,而在AI时代,这种“完美主义”正在被“迭代主义”替代:敏锐响应领导者和员工需求、不断迭代优化比“缓慢”的完美重要得多;特别是借助AI降低的专业门坎,让人力资源工作服务的对象能一道来共创工作成果,这是人力资源工作得到更多人认同的新途径。
三是使用办公工具的方式和程度发生变化。
如果说,原来的办公软件、HRM信息系统只是协助我们工作的工具,那么,AI则是一个“超级聪明”的、非从属性的工作伙伴,它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只是低水平的“助手”,甚至可以超越人的能力和水平。
因此,谁主导?谁协从?面临全新的选择。毫无疑问,人与AI的合作只会越来越紧密。因此:
不要再将AI当成一个工具,而应该当成是一个强大的合作者。
硅谷精神之父、互联网预测大师凯文凯利(KK)认为:“未来的收入差距不在于谁比AI聪明,而在于谁和AI合作得更好”。因此,学会怎样与AI更好地合作、最大限度发挥AI的潜能,将是一个HR从业者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总之——
因为AI,一切的HR工作都可以用全新的思维和范式重新来做。
02
人力资源工作“四变”之:
组织分工方式发生变化
AI的出现,给企业的组织分工带来明显的变化。
一是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的分工会更加模糊。因为AI大大降低了各个“专业”的门坎,因此部门之间、岗位之间,尤其是职能部室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工作的可兼容整合性迅速增加,以往那种“专业主义”的分工正快速走向综合化、模糊化。
由此带来第二个变化,就是部门与岗位会整合缩减,传统模式下的用工数量也必定会减少,而人效会因AI而提升。
三是分工逻辑正在发生变化。“任务包”逐步取代“岗位职责”、基于“职责任务”的分工逐步转变为基于“能力胜任”的分工:岗位被拆解为微观技能单元,如特斯拉通过AI重构流水线任务,实现“技能即岗位”。
与此对应,企业用人将要全面进入不看重学历、专业,只看重能力、成事的新阶段。
“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”。当AI带来这些组织分工的变化时,很多企业管理者、HR从业者都会有一种常以掌控的焦虑感。
当AI让一切都在不断调整变化时,“拥抱不确定性”,正在成为每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生存策略与职场素养。
03
人力资源工作“四变”之:
任职要求发生变化
在AI面前,任职者的工作经验不再成为职业的护身符。它不再象以往那样成为值得骄傲的资本、能构建起职业发展的“经验壁垒”,它甚至会成为AI时代个人突破自我的障碍。
有鉴于 “经验”的迅速贬值,HR从业者工作能力的层次差别明显削减:以往,建构学习地图、设计岗位能力素质模型、作招聘信度效度分析、薪酬体系优化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,一般HR人员因专业经验不足都难以驾驭,往往需要资深的专业人士、甚至花高昂的成本请咨询公司来完成。
今天,借助AI,这些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,只要你愿意和善于学习、应用AI,那些由时间和经历垒积而成的门坎会被很快削平。
A I的出现,真正地推动了知识平权与经验降阶。
既然专业和经验在任职条件中不再那么重要,那企业在AI时代用人时,更应该看重哪些能力素质呢?
总体上说,传统的专才(T型人才)会逐步让位于复合型人才(π型人才),“六边形战士”会在职场游刃有余。
具体来说,以下几项能力素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:
1、适应能力。
“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,也不是最聪明的,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”,达尔文这句名言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。尤其是在AI时代,一个人适应变化的速度,决定了你在巨变时代的生存强度。
2、学习能力。
互联网时代的“摩尔定律”是每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,而AI时代的“摩尔定律”则是每7个月就会换代跃升,且越往后加速度越大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迭代速度都变得更加快捷,因此,学习能力不再是一个人相比于别人的优势能力,而是一项必备的能力。
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、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德米斯·哈萨比斯(Demis Hassabis)说:“未来最重要的能力,不是掌握某一门技能,而是‘学会如何学习’”。
3、提问能力。
英伟达CEO黄仁勋说:“AI时代,普通人最大的机会,不是学代码,而是学‘提问’”。提问能力已经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能力。这对于习惯了听话照做的人来说,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4、数据分析及运用能力。
AI正在带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数字化转型,AI 技术将能够更精准地预测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、员工的离职风险、绩效突破的关键点等,通过对大量经营管理数据的关联分析,为企业提供更具前瞻性的人力资源决策支持。
与此对应,HR从业者必须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与运用能力。统计科学尽管枯燥难学,但其价值却越来越大,你不得不去学。其实你不用去记那些恐怖的统计计算、分析公式,但你必须知道在什么地方、用什么统计分析的工具和方法,也要有能力辨别AI统计分析的结果。
在AI时代,对统计分析更擅长的理科生,有可能会比很多不擅长、不喜欢统计分析的文科生更能胜任人力资源工作。
5、创造力。
当常规、事务性的工作人人都可以借用AI来完成时,个体之间的差距,主要就体现在创造力上。谁能更快、更好地创造新的工作方法和结果,谁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。越能创新的人,越有可能成为职场的“卷王”。
AI正在倒逼每个普通的HR从业者都要成为工作的创新者。
6、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一方面,AI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为我们提供很多可选的方案,但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?另一方面,尽管AI似乎无所不能,但是其输出结果时常会出现差错(即所谓AI幻觉),如果我们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,很可能会被AI引入歧途。
AI研究先驱阿贾伊· 阿格拉沃尔(Ajay Agrawal)、约书亚·甘斯(Joshua Gans)和阿维·戈德法布(Avi Goldfarb)曾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刊文指出:“随着AI的发展,人类最后的优势领域将是判断力”。
总之,在“人工智能”(AI:Artificial Intelligence)时代,人的思维、认知、判断力和智慧越来越重要。你可以让AI替代你的“人工”(Artificial事务工作)、但不能让它取代你的“智能”(Intelligence大脑智慧),否则,我们将失去作为“人”的存在价值。
可以料想:正如科幻作品所预言的那样,人类的主要工作将是以大脑智能为主,从而使得大脑越来越发达、而四肢会逐渐退化。
04
人力资源工作“四变”之:
工作重点发生变化
因为“所有平庸的脑力活动和重复劳动都会被AI替代”(李尚龙),所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正在发生改变:
一是从事务性工作转向创新性工作。
由于AI替代完成了大量事务性工作,使得HR从业者有更多时间、精力来研究专业服务的创新。企业也会赋予HR人员更多创新的责任和期望,以满足巨变环境下的企业与员工不断变化的、更高的要求。
二是人力资源工作会更加精细化,尤其是关键员工管理成为重点。
以往HR工作事务繁杂,更多在做“面”上的工作,无论从时间、精力还是能力、方法上,都很难顾及到员工个体的差异化管理与服务。现在借助AI工具,可以高效、精准地针对员工的个体需要制定管理策略。
比如,可以专门针对特定的员工对象(如某群体、某岗位人员、某个员工等)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、激励方案与关怀计划,从而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加精准有效,也更有管理的温度。
AI出现可以成就“超级个体”,在企业中,也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“超能员工”,他们一个人能顶N个人,自然应该成为人力资源工作关注的焦点,如何给他们贴心的、创造性的支持成为HR工作的一大重点。
三是更加注重员工的体验感。
当前,新生代日益成为职场的主导力量,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自身发展、在意自己感受的群体。
因此,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、管理方式、人文环境的体验感好坏,正在成为能否激发员工潜能、留住员工的关键要素。AI可以让HR从业者从大量事务工作中抽身出来真正去关注工作的对象“人”,特别是关注和改善他们的体验感。
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新标志,是能否让大多数员工尤其是公司骨干员工有“美好的体验”。“员工满意度管理”会逐步转向“员工体验感管理”。
四是更加注重与公司业务的深度融合。
人力资源如何与公司经营相融合,是一个“老大难”的问题,HR们一直没有做到让企业负责人满意。如果说,原来还有“太忙”、“业务专业门坎高”等作为搪塞的理由,那么,今天AI已经把这些“理由”消除了很多。
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父、密西根大学的戴维·尤里奇教授今年在谈到“AI时代塑造HR未来的五大关键”时,第一点就是“HR需要具备全局经营视角”(另外四点是:坚守正确的价值观、员工的个性化关怀、将固定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、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),可见,HR更多躬身入局企业经营过程变得日益紧迫。
具体来说,HR要基于深入分析业务需求来招人、培训,协助各级管理者分析员工的绩效障碍(5-Why)、运用AI工具分析员工及组织运行效能、深度参与公司经营数据分析、挖掘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等工作来成功地融入企业经营,创新性地体现HR的专业价值。
毫无疑问,当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时,这项工作创造价值的方式也随之改变:从过去以“保障、服务、支持”来体现价值,正转向以创新和直接融入经营提升业绩来体现价值。
特别地,过去我们总说“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”,然而在财务报表中却往往只是把“人”反映在“人工成本”这个科目中,人的“资产”属性很难体现,以至于所谓“最重要的资产”只是一句好听的虚言。
当下,财政部在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中明确企业数据资源的入账条件与信息披露要求,明确了让数据从 “隐形资产” 变为 “表内资产”的方法。人力资源从业者完全可以借助AI的数字化管理方式,将核心人才、人才的技能、专利技术、IP资产等作为数字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,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“表内资产”,这是HR从业者可以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价值。
当然,要做好这一切都必须靠HR从业者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。
人力资源工作的“四不变”
AI正在和即将给人力资源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,但是HR从业者也不能在这种变化面前方寸大乱。我们也要看到,面对AI的冲击,人力资源工作也有四个不变:
一是人性的基本规律没有变。
“华尔街没有新鲜事,因为人性永不变”(利弗莫尔)
人力资源工作的对象和目标始终是人,能否精准地把握和满足人性,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。尽管AI带来巨变,但千百年来,人性的趋利避害、七情六欲永恒未变,这些不变的人性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着眼点。
二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底层逻辑没有变。
著名企业家马斯克反复强调:成功的关键在于做任何事都要牢牢把握底层逻辑(第一性原理),只有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,才能更有效率、更有创新、更能应对变化。
所以人力资源工作在用人中的同素异构原理、激励的期望激励理论、需求层次论等等原理都没有变化,HR要反应去研究、吃透组织行为学、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本规律,才能以底层逻辑的“不变”来有效应对AI的“万变”。
三是文化的土壤没有变。
无论AI带来何种变化,但人力资源工作始终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,所有的工作也必须顺应这种文化特征才会有生命力,科 技工具 可以重塑社会表象,而文化土壤才是涌动的暗流。 所以HR从业者要下功夫去研究社会文化的特征和规律。
四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终极目标没有变。
人力资源工作始终是要着眼于人、服务于人,最终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和超越创造价值。
无论有没有AI,HR都要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开展工作,不能因为AI的爆发式发展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忘记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初心。
总之,在AI的冲击面前,HR从业者既要有敏锐的应变力,又要有坚守底盘的定力,将驾驭技术与洞察本质融合一体,才能在AI时代成为一个持久的强者。
【推荐:要尽快学习掌握AI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创新应用,建议立即学习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资深专家彭荣模主讲的35集系列微课《AI全场景人力资源管理》,让你占据先机、领先同行】
本文由深圳东方大成管理咨询公司彭荣模原创发布
转载需附上原作者信息,欢迎各位积极转发
【本文标签】 东方大成动态 绩效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人力资源培训具体内容 人才盘点是什么 人力管理咨询费用包括哪些
【责任编辑】版权所有
咨询热线
0755-83456806电话咨询
QQ咨询
微信咨询